再说地质大院:大礼堂的前世今生
刘 耀
宽畅的龙门大道无疑已成为洛阳市的一条景观大道,随着洛阳新区日新月异的开发建设,龙门大道边的地质大院,也因其地理位置的优越而越来越引人瞩目。
如果你从大院西大门进来,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篮球场。条件不错吧!围网全封闭,塑胶场地,还有联排的休息座椅,座椅背后几棵垂柳轻轻地把枝条舒展下来,给半个篮球场笼罩一层的淡淡地绿。再回头,隔路的大礼堂已经墙皮斑驳、门窗残破,屋顶红瓦也扭七歪八,夹缝里还时不时随风掀起防漏的彩条布,一副惨败不堪、老态龙钟模样。
但是我要说这个大礼堂曾经是篮球场你信吗?我要说是当年设计最先进的篮球场你信吗?
六十年代关林这一圈的国营大单位,代表就是洛阳钢厂;商业大单位就是关林供销社。掐指算来,叫做“单位”的大概还有一个邮电局,一个粮店,一个照相馆,一个菜站,一个废品收购站,郊区医院的门脸当时也是很小的。有没有银行记不得了,也可能有吧!不过那时候谁家能有闲钱去存银行啊!所以没有印象。但是关林庙名气大啊!关林庙会名气更大啦!
后来地质队来了,开始规模性基地建设。于是地质大院就有“四大”的说法。这“四大”可不是后来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而是:大礼堂、大澡堂、大蒸笼、大皮鞋。是不是大皮鞋?记不清楚了,有待考证。有的老同志说应该是办公大楼,反正地质队进驻关林这这个古老的小镇,确实带来了一片新景象。
大礼堂现在虽然破败不堪了,但你若是闲了,进去仔细看看,你会发现:这么大跨度的建筑,居然没有横梁。为什么呢?就是为了打篮球;再看窗户,全是小格子的。为什么呢?为了篮球砸上去,玻璃不至于打碎。“四大”之一的大澡堂当时也是很前沿的,单位自己拉煤烧锅炉,带有淋浴有大池子。休息的床,储物的柜子,一应俱全。内部全部贴瓷砖。那时候能够贴瓷砖已经很时尚了,钢厂那么那么大个单位,洗澡堂的池子还只是水泥的呢!大礼堂实际是个多功能的综合建筑,东头有烟囱、灶台,是职工食堂;西头是舞台,还可以拉幕的那种。“四大”中所谓大蒸笼就是食堂用的,每年冬季收队,千把号人都集中大院里,时称:冬训。天天把下山的职工组织起来,学习开会背语录,排队游行喊口号。等到过了春节,天气转暖,又整理行装向着小秦岭、伏牛山深处进发。人多吃的就多,大蒸笼应运而生,据说上笼时要四个人站在凳子上抬,壮观场面可见一斑。每到吃饭的时候,水塔上的四个大喇叭开始播放革命歌曲,十几个卖饭窗口同时打开,众人排队,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叽叽喳喳,好一派热闹场景。
大礼堂西头的舞台虽然不大,也可以说是地质大院历程的缩影。这里有大喜大悲、忠奸美丑;有慷慨激昂、蝇营狗苟。多少次的动员会、总结会、批斗会、报告会、表彰会、文艺演出会、这会那会,多了去啦!有多少人,在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最终呢?这个舞台沉寂已多年了,舞台上的人和事也是:“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不知道为什么,大礼堂里面没有怎么放过电影。早先是《铁道卫士》《三进山城》《51号兵站》等;文革时期就是八个革命样板戏电影;后来解禁的《地雷战》《地道战》《小兵张嘎》《列宁在十月》《打击侵略者》等电影都是在大礼堂外露天放映的。露天看电影最大的特点就是热闹,也是孩子们热盼的乐园。只要听说晚上放电影,消息马上传遍整个地质大院。甚至传到附近练庄、皂角树、八里堂村里。天刚擦黑人们就开始摆凳子、占位置。近处的村民也溜达着来了。放什么电影、什么内容其实不重要,孩子们总觉得银幕背后追逐嬉戏是最好玩的。《新闻简报》放了一半还是静不下来,直到放映员扯着嗓子喊叫一通,才会慢慢安静下来。
大礼堂虽说是综合使用功能,初衷的篮球场却是一次也没有使用过,也就是食堂和舞台的功能使用的最多,发挥的最大。真真可惜了当初设计者煞费苦心啊!
到了八十年代地勘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了解决职工住房,大礼堂里面隔出许多小房间,给一些刚来的毕业学生和刚结婚的小青年住。舞台随着文革的结束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变成了仓库。后来为了响应号召,发展多种经营,大礼堂又作为服装厂、胶带厂的生产车间,饱经风霜的大礼堂已完全改变了它的用途。
九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地勘行业计划内任务逐年递减。开拓市场,进军建筑市场,桩基施工成了主业,地勘职工大部分也从深山野沟走出来,迈向陌生的大都市。郑州、温州、海南、上海等城市开始挂出河南岩土公司的牌子。在大都市里除了为城市建设、房地产开发作出贡献,养活队伍,也使职工队伍接受了时尚的生活方式。城市文化的熏陶,繁忙工作之余,部分职工也学会了跳交谊舞。
后来为了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也为了创收,队上决定把大礼堂改造成舞厅。这个决定深受院内职工和家属的欢迎,因为关林这一片只有钢厂有个舞厅,条件一般,人还不少。舞厅改造得到了队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天独厚的大礼堂,因为没有柱子,场地显得非常宽畅,加上新配置的音响,绚丽的灯光,管理规范,很快就“对着窗户吹喇叭,名声在外”啦!中油一建,钢厂、洗衣粉厂,甚至市里的舞迷也都慕名而来。外观破旧的大礼堂重新聚集人气,大放光彩。因为舞厅,大礼堂也算是老树发新芽,风光了几年,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又颓废了。
如今地质大院的机关单位都迁往郑州了。大礼堂像个弃儿,委屈地趴在西大门的入口处,等待着命运的选择。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社会要发展、时代在进步。关林地质大院当下已经是高楼林立,环境优美。天然气、暖气也都接到了院里。再过两年,地铁站口也要在西门口不远处建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那些曾经攀山越岭,为地质探矿事业奋斗一生的人,如今在老办公楼前的花园里,或散步,或聊天,安享改革开放带来的和谐生活。
与大礼堂毗邻的水塔已经被拆除,大礼堂的消失也是早早晚晚的事儿。但是,一个建筑就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有它不可替代的故事,更是在它身边度过春夏秋冬的人一种情感。
趁大礼堂还没有拆除,路过的时候,多看一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