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钦培:变迁——岁月、家居、高楼

变    迁

——岁月、家居、高楼

游钦培

我已退休多年,依然保持着对地矿工作的憧憬和地勘单位的热爱,因为她是我为之而努力追求、奋斗一辈子的事业和单位,她有我永远割不断的情怀,在地质系统工作近四十年来,我从一个英气逼人、高大、健壮、帅气的小伙变成白发苍苍的老者,见证地质工作的兴衰及发展壮大,见证了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见证了祖国的富强繁荣昌盛。

变迁一  见证岁月

1956年南京一家勘探公司在苏州招工,我报名参加,瞬间就成了一名地质工作者。那些年国家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加上抗美援朝后,国家能源短缺,为经济支撑急需地质系统为国家找到数量众多的铁矿,在毛主席题词“开发矿业”的指引下,开始了大规模的铁矿普查找矿勘探工作。先后转战江苏、江西吉安找矿、湖北恩施、铁山找矿,几年里由于认真、积极、勤快、肯干、负责、敢于吃苦,我被单位培养、提拔成干部。在1966年根据上级指示协五、六十台钻机转战河南安阳林县成立了中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602队,虽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各党政机构处于瘫痪,各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在大干快上的形势下还是全面开展了本地区的查找铁矿勘查,在当时的环境下开展各类的集中会战,我常常坚持在生产一线。1970年全队建制进行战线转移,队部迁至济源,在西北部太行山区进行铁、铜、铅矿和非金属矿的勘探,队部及全体员工散居住在城关四周村庄农民家中。后由于工作需要我单位下放给河南省管理,与当地一地质队进行队部地址交接办公,以此结束了单位长期流动、漂泊无固定办公场所的历史。一直到 1978年改革开放,我们也向国家提交了许多地质成果。在这段岁月里,多次的会战中并多次担任分队长或支部书记, 于此也获得“老黄牛”的称号。我也从一个莽头小伙转变成了一个对党忠诚、对群众热心,对工作无私奉献的干练、敢于担当中年汉子。

进入八十年代,国家下达的生产任务逐步在精减,经费也在萎缩,在贯彻上级全面整顿提高的精神中,单位成立了咨询办公室,我开始走入地质市场的浪潮中,每年为单位创造了几十万元的收益。后来单位转战豫西寻找金矿取得成就,形成了坐镇豫北,找非金属,挺进豫西、找多金属的鼎盛局面。在九十年代初受到大气候的影响,地质工作滞后。在地质工作的“三化”中地质市场工作大规模走向上舞台,我也于一九九五年退休,开了心爱单位,离开奋斗一辈的事业。我时刻关心着单位,由于儿女也在单位,经常与他们及晚辈同事攀谈,有时参预到管理中去。在饕餮之年见证了单位在新的世纪迎来了地质的春天,见证了单位职工勇敢大踏步地走出去迈向非洲大地,探寻出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型铝土矿。见证了他们服务于西气东输、南水调北、黄河小浪底、多个大型电力、多个水利坝址、数条高速路建设项目,首创知名全国的嵩县多金属资源整合勘查项目及提交多个大型、中型、小型金矿成果。 在2008年奥运年中崛起,走入全局经济建设的第一方阵。我感到我们的地质事业飞黄腾达、后继有人。

变迁二  见证办公基地发展

自从参加工作就直接奔赴到野外第一线,那时共和国刚成立还很贫穷。各项设备笨重、无运输工具,野外工作多为深山老林,根本没有任何像样的生产、生活基地,非常坚苦。所有的生产、生活物资除部分物件大的、非常重的由牲口驮至山口外,全部由人肩扛、抬,在江西、湖北的深山老林无不是这样,我们这批热血青年唱着地质队员之歌,遇山开路、过水架桥,战斗在沟谷、丘岭、大山之颠,每到一处用采伐树干栽成桩,围上竹席便是办公场地、垫块木板就是办公桌、铺上薄褥就是床,风来透风、雨来淋雨,条件稍好的搭块帆布。每一次出山都得走上一至二天。就在这样的困苦的日子里,没有人畏惧退缩,渴了掬一捧山泉、饿了啃一个干馍、摘一串野果,每当低头看到地质队员用红漆标注的测量点、抬头望到钻塔尖飘扬的红旗,激情飞扬浑身是劲。

后来转战到河南,条件稍稍有所改善,尽可能地就近租住在乡下农民的家中,有了较稳定的办公场所。在七十年代初,搬到河南济源这样的小县城有几排像样的平房做为基地进行办公、生活,我与许多同事非常高兴,有了较稳定的场所,结束了拖家带口漂泊的日子。随着经济好转,单位又加盖了二层的办公楼、机修车间、仓库、增添了一些生产设备。

八十年代末,为了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解决子女上学就业,单位搬迁到焦作,由国家投入建设了七层办公大楼、辅助的场房及配套的居民楼。生活、生产、环境大大的提高。当时的办公是倒钻塔似的建设,别致的建筑风格还上了焦作日报头版新闻,我们心里感到非常的自豪。

 2008年为了单位的生存发展、更好地吸引人才、拓展周边地域、坚定加快走出国门的步伐,单位又从焦作迁入省会郑州西区一座二十层的办公大楼。此时我已退休多年不能在此办公了,一次在女儿女婿的带领下,我参观了这座大楼,望着那巍峨挺拔、似要刺入云端的大楼,心情甚是激动。走入楼内宽畅明亮,室内现代化办公家俱、办公设备干净、精巧、别致,冬暖夏凉,工作人员个个靓丽、帅气,礼貌、热情中无不体现出干练、高效。看到这一切由衷地赞赏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也为我们地质工作的发展壮大点赞。

变迁三  见证和谐乐居

年青时长期坚持在荒郊野外,住的是窝棚。1963年我结了婚,仍没有自己的窝,爱人居住在集体的工棚里,过着牛郎织女的生活,只有在我们少有的团聚时,才借居在别人的工棚舍宿里。后来有了儿子,无法住在集体工棚,就在单位附近的农村租住了一间小的不能再小的堆积柴火的土墙草顶的小屋里。在单位迁入河南后又与爱人、孩子租住在人烟较为旺盛的农户家中,也有桌椅板凳,锅碗瓢盆、两个木头箱,感觉自己有了窝。慢慢地有了老二、老三姑娘,虽说条件不好、但一家人能团聚也其乐融融。在单位迁入济源后有了生产生活基地,自己也分到了为数不多的二间平房,有了真正自己的小天地,心里十分感谢组织的关怀,时时刻刻将感激之情化作无限的工作之中。那时每当吃饭时只要是情天,家家大都将饭桌搬到门口,端上饭菜摆上碗筷,居座而食,邻里之间大人相互问候,不时招呼过来喝上两杯,孩子们则端着饭菜的碗,到处串门,探寻别人家的饭菜好坏,大院洋溢和谐氛围。单位经济在发展,相继建设了两层、四层的楼房,也引起了外部周围居民的羡慕,我也感到自豪、脸上有光。

1986年单位搬到焦作后,我也分到了50余平米的有六层高的楼房。前年大女儿又在市里购置了高层住宅楼,有近二十层。女儿、女婿邀我住进了带电梯高层房里,上下方便、房子面积巨大----有140余平方米,舒适的家居、有空调和暖气,透过窗户向外望去视野开阔、心情舒畅。我站在高楼眺望远方,看着那街道上车水马龙,路旁绿洲片片,心想:现在吃喝不愁、穿衣不缺、有高福利的医保、有有线电视多媒体网络,附近还有健身乐园、购物超市,还能座外孙的车出去散心,这样幸福美好的生活,不就是我们奋斗一辈子所追求的吗?

在八十年的风雨历程中,感受祖国的繁荣昌盛、特别是40年来改革开放经济的腾飞,令世人瞩目,同时也看到地质工作从艰苦到现在的兴旺地达。深感荣幸得是,能将自已的一生到投入到伟大的“开发矿业”的地质找矿事业中,永远追求地去攀上那层层的山峰。